当前位置: 首页>>干部工作>>党员风采展>>正文
党员风采展 | 天山脚下践初心!银龄党员种兰祥千里支教书写“退休不褪色”
2025-10-21 09:52:12访问量:

榜样是时代的旗帜。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我校广大党员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根本宗旨,在教学科研的主阵地攻坚克难,在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担当作为,在求学成才的新赛道奋勇争先,涌现出一大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绩突出、师生公认的先进典型。他们以赤诚之心坚守入党誓言,以奋斗之姿书写时代答卷,以奉献之情诠释党员本色,为全校师生树立了可感可学的榜样标杆。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按照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党委组织部(党校)策划推出“党员风采展”专题报道。专栏将聚焦教学科研中勇攀高峰的“领头雁”、管理服务中为民服务的“勤务员”、学习生活中严于律己的“排头兵”、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的“先锋队”,生动展现优秀师生党员的先进事迹与精神风貌,让榜样力量直抵人心、浸润校园,汇聚起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共同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西安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往西北3000多公里是天高地阔、水草丰美的“塞外江南”新疆伊犁。

2023年10月,种兰祥作为教育部“银龄计划”教师,从位于秦岭脚下、城墙边上的西北大学,来到位于天山脚下、伊犁河畔的伊犁师范大学,在该校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学院开展支援工作。2024年7月,种兰祥顺利完成预期支援任务。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学院评价他说:“耳顺之年,远赴千里,却事必躬亲,身体力行,为学院师生树立了卓越的榜样。”

“想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出生于1960年的种兰祥在从事30多年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后,从西北大学光荣退休。他没有准备过莳花弄草、修篱烹茶的清闲生活,而是想继续在教育事业中散发光热。他到西安一所民办高校担任评估督导,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思考经验,帮助学校把脉问诊教育教学问题,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2023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2024学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新增伊犁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为受援高校,并确定西北大学等7所“双一流”高校对口支援。这也是西北大学首次入选“银龄计划”对口支援高校。看到通知的种兰祥有种莫名的欣喜,他觉得,到边疆去、到艰苦地方去的机会来了!他第一个报名申请去伊犁师范大学支援。西北大学综合考虑种兰祥的专业背景和伊犁师范大学的现实需求后,同意了他的申请。出发前,学校分管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他座谈,希望他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将西北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积淀带到伊犁师范大学,高质量完成各项支教任务。

种兰祥说:“退休后,我想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继续培养年轻人,这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和福气。”

“为学院师生树立了卓越的榜样”

退休前的种兰祥是西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科研骨干,担任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来到伊犁师范大学第二天,种兰祥到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学院认领了工作任务,迅速以十足的干劲投入到教学中。他说:“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行动慢一步,差距就会落后很多步。”

反复思考后,种兰祥决定从做好学科顶层设计、规范教学大纲、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三方面,展开一学年的工作。结合西北大学的成功做法和学院实际情况,他重新设计优化了教学方案,为学院讲授或新开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物联网通信技术》等课程。引进了人民邮电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树莓派开发实战》《物联网通信程序设计实战》《智能硬件与机器视觉》等优质教材作为参考,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这门课开设前的准备时间紧张,没有做好前期课程耗材预算。种兰祥便自己出钱,从西安提前买好设备、器件、耗材,带回学校,保证课程正常进行。用Python语言进行嵌入式开发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有的同学理解和操作比较慢,对于乐于求知的同学,种兰祥耐心地一遍遍讲解。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毛瑞亮说:“有一次种老师带我们做树莓派远程管理实验,我和几位同学一直失败,我们问老师能否再教一次,老师欣然同意,让我们几个周末去找他。那天周末,从早上10点到中午1点,在他反复的指导下,我们几个人的实验终于顺利完成了!”

种兰祥注重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他向同学们介绍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特别是我国参与信息技术国际治理的大国担当,引导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知识储备,去解决信息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

种兰祥全程指导4名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并担任答辩组组长,听取了120余名学生的论文答辩。他深入分析影响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主客观因素,撰写了《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报告》,从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他参与修订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主动调研学院实验室建设及教学实验课程开设情况,向学院提交了《关于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专题报告。这些经过深入了解、深思熟虑的报告,为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富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参考。

任务期满,他申请再支援一年

为了给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学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种兰祥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他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为学院做“院系层面教学改革的思考”、“关于应用型课改的思考”等主题报告,想方设法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学院安排青年教师到种兰祥课堂去听课、跟课。他把教学课件、教案、实验讲义等资料毫不保留的分享给青年教师,与他们讨论,为他们解惑。学院副院长林玲说“种老师对青年教师书把手指导、心贴心关爱,增强了学院造血能力。”

种兰祥努力推进学院学科建设,以骨干身份参与申报并成功获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点。在学院工作之外,他积极推进伊犁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参与学校2024年度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论证,组织西北大学信息化处与伊犁师范大学网络中心召开视频会议,分享西北大学在校园网络及安全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数据赋能、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方面的经验。

2024年7月,包括种兰祥在内的20名银龄计划教师支援期满后,返回家乡前,伊犁师范大学专门举办欢送会,并邀请种兰祥作为代表发言。他动情地说:“能为新疆高校发展壮大出一份力,成为边疆高等教育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贡献者,我甚感荣幸。”

伊犁师范大学校长马合比亚提·斯德合则在会上说:“大家到校后主动融入学校学科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教研、实习实训、学生培养等工作,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技能、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积极为学校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带动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然而,欢送会后,种兰祥并没有踏上返回西安的归程,他向西北大学申请再次留在伊犁师范大学支援一学年。他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在全国各地名师的指导下,在我们伊犁师范大学老师共同的努力下,能够尽快缩小和其他高校、内地高校之间的差距,为新疆广袤土地上的学生打造家门口的优质高等教育,我愿为此再多做一点事情。”

师生眼中的“神仙导师”

种兰祥对支援工作的热忱,在2024-2025学年的工作中得以进一步体现。作为银龄教师,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新开2门课程;指导12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1人获评优秀毕业生,全院共评选出4篇优秀毕业论文均出自该12名同学,指导数量和质量取得双重突破;指导的两名青年教师,在校级教改项目申报、教改论文研究(普刊录用)方面均取得收获。除此之外,一学年里的休息天、节假日,他几乎全程陪伴学生——一起在办公室翻译资料、钻研算法、设计方案、开展计算仿真与数据分析,亲自租车陪同学生深入草原与山区实地完成通信实验,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之为“神仙导师”。2025年秋季,离开伊犁师范大学的种兰祥,还通过远程方式为学院首届硕士生讲授《数值分析》课程,用行动续写着对边疆教育的深情牵挂。

从秦岭脚下到天山之畔,从退休校园到边疆讲台,种兰祥教授以“耳顺之年赴千里”的坚定选择,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的初心本色。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哪里最需要,就往哪里去”的责任担当,看到了“事必躬亲、身体力行”的勤奋务实,更看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执着坚守,为新时代党员树立了“老有所为、奉献不止”的卓越榜样。

(原文刊载于西北大学官微,内容有增修)

种兰祥先生简介

种兰祥,男,1960年7月生,陕西合阳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曾担任西北大学原电子科学系副主任、西北大学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先后4次荣获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4次被评为西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31篇,其中SCI和EI收录11篇。

77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