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深夜不灭的灯光,讲台上循循善诱的教导,党组织内身体力行的担当——生命科学学院的赵鹏教授,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一名教师党员的科学报国故事。
扎根秦岭,做生态安全的守护者
作为陕西省首届“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赵鹏始终将秦岭生态保护视为己任。他带领团队以胡桃属植物为研究模型,开展生态遗传进化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森林植物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的遗传学机制。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在Plant Journal、Horticulture Research、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主流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作为陕西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将专业知识回馈社会。他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木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他的工作体现了共产党员“科学报国、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展现了高校教师党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赵鹏教授进行学术交流报告
知行合一,做党建引领发展的践行者
作为进化植物学实验室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赵鹏始终坚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并坚持以“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为工作理念,带领支部党员和团队成员将专业研究成果应用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用专业知识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他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在秦岭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现场讲授“林间党课”,在绿荫环绕的自然环境中向学生讲述红色基因的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激发青年学子投身生态保护的热情。“党性渗透的红色基因,最重要的就是传承。”赵鹏在党课上这样强调。这种寓教于境、寓教于行的教育方式,让生态文明思想如春风化雨般浸润青年学子心脾。

赵鹏教授在红河谷讲授“林间党课”
教研相长,做青年学子的引路人
在教学中,赵鹏教授主讲《分子生态学》《药用植物学》《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等课程,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扎根沃土,厚植家国情怀”的责任感。他副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学实验》,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编教材《植物学》2部、参编《陕西植物志》《延安植物志》《中国秦岭经济植物图鉴》《中国秦岭药用植物图鉴》《秦岭生态科学考察报告》等5部,将丰富的科研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他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奖学金、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等,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生态学后备人才。赵鹏深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代代相传。他常说:“为人民服务的心从来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榜样的力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了他们投身生态保护和植物学研究事业的热情。


赵鹏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赵鹏教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深耕科研、潜心教学、守护秦岭的实践,都深刻体现着一名教师党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家国情怀与崇高追求。面对未来,他表示将继续深耕植物分子生态学领域,培养更多生态保护后备人才,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赵鹏教授简介

赵鹏教授风采(段荣 / 摄)
赵鹏,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陕西省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态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现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助理,进化植物学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多次获评西北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国际教育管理优秀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