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是时代的旗帜。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我校广大党员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根本宗旨,在教学科研的主阵地攻坚克难,在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担当作为,在求学成才的新赛道奋勇争先,涌现出一大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绩突出、师生公认的先进典型。他们以赤诚之心坚守入党誓言,以奋斗之姿书写时代答卷,以奉献之情诠释党员本色,为全校师生树立了可感可学的榜样标杆。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按照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党委组织部(党校)精心策划推出“党员风采展”专题报道。专栏将聚焦教学科研中勇攀高峰的“领头雁”、管理服务中为民服务的“勤务员”、学习生活中严于律己的“排头兵”、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的“先锋队”,生动展现优秀师生党员的先进事迹与精神风貌,让榜样力量直抵人心、浸润校园,汇聚起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共同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西北大学的学术沃土上,有一位跨越近一个世纪的耕耘者:他以笔为犁深耕史学近七十载,以讲坛为岗育桃李满天下,更以共产党员的赤诚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他就是彭树智先生,一位用一生践行“忠诚担当”的优秀共产党员,一位被誉为“治学先治心、育人先铸魂”的大先生。

治学:以党心定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为什么文明悠久的中国会受欺侮?”年少时的家国之问,成为彭树智投身史学的最初动力,更埋下了“学术报国”的初心。1950年考入西北大学、1954年保送北大攻读硕士,求学路上他“被窝里借手电梳思路、闭馆后啃外文资料”,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刻苦筑牢根基,得到周一良等史学泰斗的认可。1957年,他硕士毕业主动回到西北大学任教,近七十年风雨兼程中,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坚守学术阵地。即便在困难年代,也坚信“越是艰难,越要守住学术初心”,1986年推动西北大学成为全国首个获得“世界地区史·国别史(南亚·中东)”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后续主编的《中东国家通史》等著作更是填补了国内中东史研究的空白。
晚年的他仍笔耕不辍,近15年来一直保持“日耕千字、年出一书”的节奏,出版著作五百余万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构建了“文明交往论”理论体系,提出“文明的生命在于交往,交往的价值在文明”等创新观点,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重要学理支撑,被学界誉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史三大理论创新之一,成为探索我国世界史和区域国别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尝试。当晚辈后学问及他的治学秘诀时,他总是说“党员要时刻关注国家需求,国家需要什么就攻克什么”,这既是他治学之道的核心密码,也是他对自己年少时的家国之问的毕生作答。

为师:以党性铸魂,把初心种在学子成长路上
“学历史不只是了解过去,更要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这是彭树智对学生说得最多的话,更是他作为党员教师的育人准则。在他眼中,“教书”与“育人”从来都是一名党员教师职责的一体两面——学术上他是“严师”,从论文框架到注释规范亲力亲为,手把手培养专业人才;生活中他是“良师”,深夜改稿、鼓励学生深耕区域研究的故事,在弟子中代代相传。
他在近七十载教学生涯里,先后培养36名博士、31名硕士,其中多人成长为我国中东问题研究领域的骨干。他积极探索世界史人才培养改革,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教材建设上倾注毕生心血,主编的《世界历史教程》获陕西优秀教材一等奖;参与编写的六卷本《世界史》获评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成为“十五”国家级教材;《二十世纪中东史》和《阿拉伯国家史》被国务院学位办审定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等等。这些教材承载的不仅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更是一名党员将“学术报国”融入每一页文字的拳拳赤诚,成为滋养学子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精神食粮”。

做人:以党风立标,把本色立在言行举止间
20世纪80年代,彭树智在担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期间,凝练提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八字学风,为学院学术建设与人才培养锚定了精神坐标。在总结中东研究所发展经验时,他进一步强调“协作是合力”,为这一学风注入了鲜明的党员底色——在他看来,优良学风是学术灵魂,而唯有融入团结奋斗、集体协作的精神,才能真正实现代代传承。这不仅是他对学界的寄语,更是自己的行动写照。作为党员,他始终心怀“大我”、淡泊名利,生活俭朴却在学术传承上精益求精。同事评价他“把党员的忠诚写进了每本著作,把教师的责任融在了每堂课程”,学生说“先生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做学问,更是做心怀家国的共产党人”。
从泾阳少年的家国之问到九秩学者的学术坚守,如今已至鲐背之年的彭树智仍牵挂学科发展、心系后辈成长,生动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治学践行报国,以育人传承党魂,以品格树立标杆。他的人生历程,正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教育家精神的生动注脚,激励着西大师生在学术报国、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彭树智先生简介

彭树智,男,汉族,1931年10月出生,陕西泾阳人,中共党员。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中东史和世界现代史专家,兼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个人独著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文明交往论》、《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史》、《阿富汗史》、《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等。长期从事中东南亚史、世界现代史、国际共运史和史学理论研究,创建了中国的中东学科,让我国中东史研究走向世界,在国际上拥有了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