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营造廉政建设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腐拒变能力,弘扬爱国名相王鼎清正廉洁、廉洁从政、无私无畏、刚正不阿的爱国主义情怀,11月18日上午,西北大学党委统战部、信息学院党委组织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师生党员、民主党派负责人等50余人赴蒲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鼎纪念馆参观学习。
王鼎纪念馆共设七个部分:仕宦生涯、显赫政绩、尸谏成仁、文化成就、家风家训、千古流芳、碑刻艺术。在馆长马巧文老师的精彩讲解下,大家深入了解了王鼎忠贞爱国、廉政爱民的不朽事迹。在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内,坐落着几栋保存较为完好的关中典型四进式民居建筑,其中的一栋便是蒲城百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清代爱国名相王鼎的故居。王鼎是鸦片战争时期力主禁烟抗英的一个爱国名相,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治理黄河、尸谏殉国。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1842年6月8日)夜,王鼎袖纳“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书愤然自缢于圆明园邸所。终年七十五岁,死时,家无余财。王鼎死后81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香港从此脱离了祖国,一去155年。王鼎青年时深受张载关学影响,特别崇尚关中三李,重气节、轻功利,注重修身养性、人格操守、诚信务实、经世致用。王鼎一生不仅为官清廉,以端方正直而著称,而且他那严格的家风家训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他一生风骨傲立、怜民爱国,身垂示范树起高尚人格,以持家四要 “少见人、多读书、遇众谦、出言慎”和“十无益”格言训诫子女族人。家书中每每不忘嘱托家人厚道做人、谨信言行,成就良好家风。打开历史的橱窗,凝望这百年熠熠生辉的王鼎家书,总有一种给予人力量和导向的袅袅之音,拂去时光的灰尘,那些流淌在国人骨髓中的血液似乎总有一种馥香为之而传承。
听完讲解之后,大家深受教育,全体参观人员站在王鼎正气凛然的塑像前,由信息学院党委书记王引弟领誓,进行了庄严的廉政宣誓:严格执行党的章程,模范遵守《廉政准则》,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绝不以权谋私、绝不贪污受贿、绝不奢侈浪费、绝不腐化堕落。坚决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扎实工作、廉洁自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学校和学院的建设发展努力奉献!本次活动得到师生一致好评,收到预期教育效果。
附王鼎生平事略:
王鼎字定九,号省厓,陕西蒲城县人,生于公元1768年,卒于公元1842年。王鼎幼时家境极其贫寒,但他从小养成了刻苦攻读的习惯和怜贫恤弱的精神;做官四十余年,在国家权力机构中,任过五部的领导职务,直到最高的机关军机处,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本色。他秉公执法、整饬纲纪,关注民生、为国理财,醉心公益、兴学育才;为治理黄河水患,他以70岁的高龄,亲驻工地,在田野食宿,连续八天未回行馆,前后奋战六个月,自己终于积劳成疾;为禁绝鸦片,他力荐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反击败类、力保林公,借着治理黄河的机会、再保林公。当与道光皇帝、投降派等抗争未果、败局已定时,遗书疾呼“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尸谏殉国!

